2023-12-29 14:34:21
来源:水母网
水母网12月29日讯(通讯员 董杰礼)16年里,她拖着四级残疾之躯,对全镇2559名残疾人家庭逐户走访,登记造册建立档案;在她和同事努力下,该镇327名肢体残疾人找到工作,256户贫困残疾家庭办了低保,281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,341人申请到轮椅,40人安装了假肢,5名儿童申请到肢体矫治手术……。她自己,先后获评蓬莱区道德模范、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先进个人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,获评山东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、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。北沟镇残联专职干事王惠斌,以残疾之躯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,也为自己闯出一片天。
热情真诚,做残疾人的“娘家人”
1981年,王惠斌出生在北沟镇王格庄村,因先天性髋关节疾病,被鉴定为四级残疾。2007年,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残联选聘为残疾人专职干事。到残联上班不久,一对母女抱着脑瘫的孩子来到残联,走在前面的妈妈进门劈头盖脸就说:“孩子残疾没钱治,你看怎么办吧?”当时办公室里就王惠斌一个人,毫无工作经验的她一下子蒙了,随口应了句: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这下可惹怒了这娘儿俩,母女俩拽着她就要去找领导说理,并对她破口大骂,王惠斌手足无措。那晚,王惠斌半宿没睡,思前想后,她认识到,可能还是她那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,让本来满怀希望前来的娘儿俩感到了失望和愤怒,她决定亲自去她们家走访。
听到王惠斌敲门,母女俩直接把她关在了门外。怀着满腔热情却碰了钉子,王惠斌委屈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,但她没有气馁。几天后,她再次敲响了这家的门,母女俩的态度稍微有了些转变。王惠斌说明了来意,并真诚地向他们道歉。这一次,她们向王惠斌敞开了心扉:原来年轻的妻子和丈夫都是普通农民,靠种地养活一大家人,残疾女儿的出生,让这个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女儿的残疾,别人的嘲笑,一贫如洗的家境,让她失去了生活信心。回单位后,王惠斌把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,并反映给民政部门,经核实后很快为她家办理了低保,还为脑瘫女儿报名申请了免费的矫治手术。从那以后,这对母女把王惠斌当成了自己的家人。王惠斌的真心、爱心、贴心,让她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。
耐心细致,做可托付的“贴心人”
王惠斌的体贴和温暖,让更多的残疾人与她成为朋友,提起她,很多残疾人都自豪地说:那是我们娘家人。其中,就有北沟镇##村的王萍。
王萍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,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王惠斌认识了王萍,当时王萍因找工作屡屡受挫,憋在家里很是苦闷。同为肢体残疾人,王惠斌深切体会到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困难程度。通过和王萍交谈,她了解到这个女孩是迫切想要自立的,但因为自身残疾且学历偏低,一次次求职碰壁让其失去信心。王惠斌就耐心地给她讲现在的惠残政策,积极开导她、鼓励她,并帮她报名参加烟台残联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。一技之长有了,可是找工作还是难题,王惠斌的“牛劲儿”又上来了,她带着王萍跑遍了镇上的大大小小十几家企业,终于帮王萍找到合适工作,落实了工资待遇。
像王萍这样得到王惠斌帮助的,不胜枚举。王惠斌所服务的北沟镇,共有80个村,残疾人2559人,其中16-59周岁的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有819人,如何让更多的像王萍一样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,是王惠斌一直以来努力工作的方向,一有时间,她就关注各种培训安排,关注各种招工招聘,因为她知道,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帮人一时,不能帮人一世,只有让适龄残疾人获得工作机会,才能真正帮其树立生活信心、打开局面。
在担任北沟镇残疾人专职干事的十几年里,王惠斌围绕“干一行,爱一行,干什么,想什么”的理念开展工作,能够想残疾人所想,急残疾人所需。无论是下乡走访残疾人家庭,还是接待前来申请救助和咨询政策的残疾人,她总是态度和蔼,认真细致地答复他们,并将他们所反映的需求和联系方式记录下来,以备将来主动联系。王惠斌说,自己也是个残疾人,对于残疾人的疾苦,更能感同身受。她把残疾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,把残疾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,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跑腿解决。在残疾人找到她时,即使暂时不能解决,她也总是给他们一个肯定的微笑,递上一杯暖暖的开水,说一番鼓励的话语,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、尊重、鼓励和支持。
任劳任怨,做敢担当的“铁娘子”
作为一名残疾人,王惠斌的行动也充满各种不便。
2009年7月17日,一场特大暴雨突袭仙境,道路农田被毁,桥梁冲垮河堤决口,房屋倒塌,洪水泛滥成灾。王惠斌几乎一夜未睡,几个残疾人房屋的状况能否经得住这场大雨?她的心一直提在嗓子眼儿。天没亮她就启程上路了,顶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崎岖泥泞的小路上,她跌跌撞撞摔倒了好几次,浑身都湿透了,就这样从一个村走到另一个村,逐一对房屋漏雨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妥善安置并拍照记录。回到单位时,已是晚上8点了,王惠斌将视察情况及时跟领导做了汇报。第二天,她爬不起来了,家人把她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因走路过多,髋骨处磨损发炎,医生建议卧床休息,可没几天她就返回了工作岗位,四处奔波为房屋受损的残疾人家庭申请危房改造。
换发二代残疾证时,王惠斌正在家中休产假。得知消息后,她说服家人主动要求参加这项工作。由于办证时间紧迫、任务艰巨,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启程前往单位。离开家时看看熟睡的宝宝,她悄悄将吸奶器放进包里。换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涨奶涨得太难受时,她悄悄来到厕所一角将奶挤出倒掉。有一次被一位前来换证的大姐看到了,她握着她的手,眼眶红了:“妹子,俺也是当妈妈的人,苦了你了!”一声“妹子”,叫得她心里热乎乎的。
2014年底,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,全镇80个村2200多名残疾人需要调查、核实、上报、录入。当时正赶上她的女儿肺炎住院,她让丈夫请假照顾生病的孩子,自己守在办公室里一项一项核对,仅靠白天时间远远不够,她就把调查表带回家,干到凌晨两三点钟那是很经常的事,那段时间,她夜以继日,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,复录一次通过,没出任何差错。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,王惠斌白天要综合协调,接打各种电话、做好各种排查,晚上还要填写提交各种报表,忙得脚不沾地,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,她心里牵挂着的是独居的残疾老人生活情况如何,物资是否齐备,药品是否够用……
有人问王惠斌,你干多干少,不多拿一分钱,何苦把自己搞得这么累?王惠斌不置可否地笑笑,在她心里,残疾人就是她的家人,残疾人的事儿就是她的家事,能为残疾群体做事,她必须全力以赴,才能感到踏实。她的踏实来自各种欣慰,逢年过节,王惠斌总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拜年信息,大叔大姨一口一个闺女,让她感受到被需要、被认可的温暖;来自荆魏村的小魏,考上的是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,毕业后从事教育培训工作,经常与她联系;冶王村的小王,高考分数颇高,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,一口一个姐姐叫得亲切;作为他们的“大姐”,看着残疾家庭充满温暖和希望,看到残疾孩子健康阳光成长,那种职业带给自己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都代替不了的。
编辑:张奕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